中国語で大晦日はなんと言いますか?
管理人 の発言: 中国語で大晦日はなんと言いますか?
除夕
又稱大年夜、除夜[1]、歲除、大晦日,是過年前的最後一天。這天的確實日期會因為曆法而有所不同。傳統上漢字文化圈以農曆作為曆法,由於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,有三十天,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、年三十、年三十晚、年三十夜、三十暝(閩南語);而十二月小時為廿九日,有些地區又會改稱二九暝;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改用格里曆,但他們是將原有農曆年(舊正月)的習俗提前至西曆元旦,所以現在日本的除夕(大晦日)是格里曆12月31日;而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,國民政府曾於1929年(民國十八年)1月1日起,全國使用公曆,一度廢除農曆和禁過農曆年,強逼民眾把過年的習俗改為於公曆新年進行,官方也就把除夕改為公曆12月31日,但民間並未嚴格遵從[2],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官方才正式恢復農曆年,而台灣也改回使用農曆計算新年的日子,此後海峽兩岸的除夕也就定在農曆一年中最後一天。
除夕時,人們會一家團聚,並有守歲的習俗,在中國、日本、越南,家中的長輩會發給晚輩壓歲錢,韓國近代也受漢字文化圈其他地區影響而有了發壓歲錢的習俗。而中國和越南一些地區會有年宵市場(或稱花市)。
先祭祖、吃團年飯,放鞭炮等為一般常見的習俗。(現在中國大陸的民眾還有看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習慣)傳統上,在大年夜當天的中下午要在門邊貼上新的春聯。
團年飯又稱年夜飯,因為正值冬天,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,因此也稱圍爐,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、魚、年糕、長年菜等。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,有富貴之意;魚這道菜不能吃完,因為在漢語中「魚」和「余」同音,有「年年有餘」的吉祥意思;年糕則有「年年高昇」之意;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。華南則多有雞、燒肉、髮菜、蠔豉等,因為「髮菜蠔鼓」與「發財好市」諧音。
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,豐盛湯鍋。可能影響到北方過年也吃魚。
年夜飯之後,長輩會發壓歲錢給晚輩,因為是用紅色的信封袋(紅包袋裝,故又稱紅包,中國古代也有用紅線將一百個銅錢串成一串,表示長命百歲。其中一個說法是歲與「祟」同音,壓歲錢的涵意就是希望能鎮壓邪祟,年年平安,晚輩會在除夕夜當天入睡時將壓歲錢放在枕頭底下。
在一些廟宇,會有不少信眾等待上頭香,插上新年廟宇香爐的第一炷香,據說代表吉利與神明一年的護佑。
中国口コミ掲示板(BBS,フォーラム)へ
admin
管理者
211.161.219.4
除夕
又稱大年夜、除夜[1]、歲除、大晦日,是過年前的最後一天。這天的確實日期會因為曆法而有所不同。傳統上漢字文化圈以農曆作為曆法,由於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,有三十天,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、年三十、年三十晚、年三十夜、三十暝(閩南語);而十二月小時為廿九日,有些地區又會改稱二九暝;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改用格里曆,但他們是將原有農曆年(舊正月)的習俗提前至西曆元旦,所以現在日本的除夕(大晦日)是格里曆12月31日;而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,國民政府曾於1929年(民國十八年)1月1日起,全國使用公曆,一度廢除農曆和禁過農曆年,強逼民眾把過年的習俗改為於公曆新年進行,官方也就把除夕改為公曆12月31日,但民間並未嚴格遵從[2],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官方才正式恢復農曆年,而台灣也改回使用農曆計算新年的日子,此後海峽兩岸的除夕也就定在農曆一年中最後一天。
除夕時,人們會一家團聚,並有守歲的習俗,在中國、日本、越南,家中的長輩會發給晚輩壓歲錢,韓國近代也受漢字文化圈其他地區影響而有了發壓歲錢的習俗。而中國和越南一些地區會有年宵市場(或稱花市)。
先祭祖、吃團年飯,放鞭炮等為一般常見的習俗。(現在中國大陸的民眾還有看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習慣)傳統上,在大年夜當天的中下午要在門邊貼上新的春聯。
團年飯又稱年夜飯,因為正值冬天,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,因此也稱圍爐,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、魚、年糕、長年菜等。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,有富貴之意;魚這道菜不能吃完,因為在漢語中「魚」和「余」同音,有「年年有餘」的吉祥意思;年糕則有「年年高昇」之意;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。華南則多有雞、燒肉、髮菜、蠔豉等,因為「髮菜蠔鼓」與「發財好市」諧音。
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,豐盛湯鍋。可能影響到北方過年也吃魚。
年夜飯之後,長輩會發壓歲錢給晚輩,因為是用紅色的信封袋(紅包袋裝,故又稱紅包,中國古代也有用紅線將一百個銅錢串成一串,表示長命百歲。其中一個說法是歲與「祟」同音,壓歲錢的涵意就是希望能鎮壓邪祟,年年平安,晚輩會在除夕夜當天入睡時將壓歲錢放在枕頭底下。
在一些廟宇,會有不少信眾等待上頭香,插上新年廟宇香爐的第一炷香,據說代表吉利與神明一年的護佑。